中興祖師—覺光大師
返回
「三皈依」要點

學佛的人,首先要受三皈依起。三皈依即是:

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若不受三皈依,雖然研究佛教的典籍(1),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。皈依三寶—佛、法、僧—是進入佛教的初步階段,也是信仰的根本。

 

「皈依」兩字怎麼解呢?皈是皈投、皈向;依是依靠、依止;如把三皈依淺白地說:皈依佛,是依靠佛陀的指示;皈依法,是依靠教法求得真理;皈依僧,是依靠僧伽引導,正信佛教。佛、法、僧三寶,這個「寶」字又是甚麼意義呢?在佛法的經、論中,對「寶」字的涵義,都有解說的。因為三寶是指示眾生斷惡修善,離苦得樂,解脫繫縛(2)得大自在(3)的法門(4);其意義和作用,極為尊貴,猶如世間珍奇寶物一樣,所以稱為「寶」。在《寶性論》中,用世間珍貴的六種譬喻,來說明佛法僧為「寶」的意義。這六種譬喻是:

一、希有義

如世間的珍寶,貧窮的人不能得到。三寶也是這樣,沒有善根(5)的眾生,雖經百千萬劫(6),也不能遇到。

 

二、離塵義

如世間的珍寶,體質上沒有瑕穢(7)。三寶也是這樣,絕離一切有漏(8)的塵染(9),最明淨,極光輝,所以稱為寶。

 

三、勢力義

如世間的珍寶,能除貧困,醫治病毒等,有大勢力。三寶也是這樣,具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威力,所以稱為寶。

 

四、莊嚴義

如世間的珍寶,可以莊嚴世間,令世間美妙。三寶也是這樣,具有無量的無漏(10)功德,能莊嚴出世間(11),所以稱為寶。

 

五、最勝義

如世間的珍寶,在一切物中最為殊勝(12)、三寶也是這樣,是出世間的無漏法(13),最極殊勝無上(14),所以稱為寶。

 

六、不改義

如世間的真金,燒打磨等,本質不能改變。三寶也是這樣,不為世間的「八風」(15)所動搖,恆常不改變,所以稱為寶。

 

從以上六種譬喻來看,佛、法、僧應稱為「三寶」。至於我們日常所看到的佛像、經書,比丘僧尼,是不是也稱為「三寶」呢?要知道,這一切都是住持(16)三寶的形相,雖不是真實的「三寶」,但在現時的環境下,這一切都是助緣(17)代表了「三寶」。我們在其跟前承受皈依,在佛像前,應作大師(18)現前想;在經書前,應作親聆教法想;在比丘僧尼前,應作聖僧當前想。虔誠皈依佛寶、法寶、僧寶。

 

學佛的人必須懂得,在皈依佛以後,要以佛為師,更不可皈依天魔(19)外道; 皈依法以後,以法為師,更不可皈依魔外(20)典籍(21),皈依僧以後,以僧為師, 更不可皈依魔外眷屬。要不然,就會偏離正道,誤入邪途。

 

凡是皈依「三寶」的佛教徒,要受持五戒(22)、奉行十善(23),恭敬以及供養「三寶」,這是培養自己褔德的事;捨身後或得「人身」或生「天道」。經文說: 皈依佛,不墮地獄;皈依法,不墮餓鬼;皈依僧,不墮傍生(24)

 

皈依「三寶」的人,能以財物布施(25),築寺、建塔、塑像、刻經、香花、 鮮果等供養,都能獲得種種福德。如沒有財物布施、設供的人,如能恭敬禮拜,或頌佛、法、僧功德,即以身、口、意三業供養,亦能獲更大功德。 佛說(26):「若人滿三干大千世界(27)七寶(28),以用布施。若復有人,於此經受持,乃至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褔勝彼。」在諸經論中,讚嘆皈敬「三寶」的文句很多,皈依「三寶」所獲功德不可限量。「若人散亂心,入於塔廟中,一稱南無佛,皆己成佛道。」 (29)

 

註釋

(1)典籍 :經、律、論三藏。

(2)繫縛:指煩惱。

(3)大自在: 不受生死束縛。

(4)法門:佛說的教法,可以入道,叫做法門。

(5)善根:身口意三業作善,牢不可拔,叫做善根。

(6)劫:梵文「劫波」的略稱。世界若千萬年毀滅一次,重新再開始,這樣一個周轉叫做一「劫」。

(7)瑕穢:不純淨。

(8)有漏:有煩惱。

(9)塵染:外境染污。

(10)無漏: 沒有煩惱。

(11)出世間:涅槃法,叫「出世間」。

(12)殊勝:無與倫比。

(13)無漏法:離煩惱的清淨法

(14)無上:不能再高過的意思。

(15)八風:稱、譏、苦、樂、利、衰、毀、譽。

(16)住持: 守護的意思。

(17)助緣:一種輔助性的因緣。

(18)大師:佛陀。

(19)天魔:天上邪神。

(20)魔外:外道。

(21)典籍:經書。

(22)五戒: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。

(23)十善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。

(24)傍生:畜生。

(25)布施:梵語「檀那」。以福利施與人

(26)佛說:出於《金剛經》

(27)三千大千世界: 一日月為中心稱小世界,一千小世界,合稱一中千世界,一千中千世界,合稱一大千世界。

(28)七寶:金、銀、琉璃、硨碟、瑪瑙、琥珀、珊瑚。

(29)「成佛道」:出於《法華經》